本文刊載於溫哥華港灣 寫給候鳥爸媽與過境父母
夏天來了,候鳥爸媽們遷徙的季節又到了!
讀網路上的解說,上頭寫著候鳥的遷徙是隨著季節變化進行的,方向確定的,有規律的和長距離的遷居活動。在動物界中,類似的活動非常常見,對昆蟲則稱為「遷飛」,對魚類則稱為「洄游」,對哺乳動物則稱為「遷移」。有遷徙行為的候鳥,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渡冬地之間。至於過境鳥,是在遷徙過程中經過某地區,而不在此地區繁殖、越冬。還有所謂的「迷鳥」是那些由於天氣惡劣或者其他自然原因,偏離自身遷徙路線,出現在本不應該出現的區域的鳥類。
冬去夏回,定時般的省親,候鳥爸媽們和加拿大雁一樣同樣依循著四季而喬遷。
每個移民家庭的理由不盡相同,總體而言都是為了家人好、尋求更美好的未來發展。然而,移居後才發現眼前美好的理想國其實並非盡如人意,移民前,或許曾經有過美好的旅遊經歷,移民後發現生存的現實環境,與旅遊當時享受美好奢華的遊歷感受完全不同! 如果是移民前根本未曾來過的國度,只是憑藉著仲介三寸不爛之舌的介紹,到了異鄉突然間言語不通、生活不便、難以找工作的窘境,原先妄想生活在幸福美滿童話王國裡的夢想瞬間幻滅,然而,生活總是得繼續下去!
留不下來的原因,就像移民的理由一般,年代的版本不同,但答案雷同: 都是為了家人好、尋求更美好的未來發展。經濟永遠是第一個最現實的因素,有錢人放不下國內的資產、企業和家園;沒錢的人想辦法回國內繼續掙錢,以供養在海外的妻兒。爸爸回去了,留下媽媽們獨自伴讀,夜深了,夫妻倆各自枕畔無人可以訴說心事,更別說是相互取暖兒女情長的依偎;伴讀媽媽面對兒女成長的喜悅與感傷,來不及參與的父親未必能夠理解;家中水電、器具、園藝、剷雪、電子用品壞了,捨不得花錢雇人,伴讀的媽也只能為母則強的挑起職責想法子解決,每日料理三餐駕車購物,乖巧些的孩子或許願意分擔家務,但畢竟不是人人都有天使般的孩子,夜裡孤寂的淚水像溫哥華的與一樣多。
如果是兩夫妻共同回國,也只好把孩子放在寄宿家庭、要不則是託鄰居、託親友照顧。孩子們成長的心事,隔洋跨海的用視訊傳達,剛開始還能噓寒問暖、關懷三餐、課業,隨著居留的時間愈久,孩子們長大進入了青春期,慢慢地,藉口時差和課業理由,「說不上話」、「沒話題可聊」,「爸媽總在嘮叨」通訊時間的長度逐漸縮短和次數逐漸下降, 相敬如賓,成了父母與子女間真實的寫照。
候鳥爸媽隨著季節假期,辛勤奔波著。相較於沒住所、或因工作只能短期停留的過境父母,無根漂流的感受,大約只有在父母支付費用、兒女領取生活所需時,彼此才有真實情感依附的感受! 也難怪在海外總不乏「迷鳥」子女,因為種種的原因,偏離自身遷徙路線,彷佛成了出現在本不應該出現的區域的鳥類。
移民是選擇,捨與得的選擇,夢想與現實的選擇,放下與前進的選擇,選擇沒有對錯,選擇也不是絕對,但是如果從金錢與享受的角度思考,失去的往往是難以彌補的親情與愛情。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