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哥華港灣(BCbay.com)專欄作者Maple︰華人川流不息地向海外遷移,移民的原因各個不同,但最主要的都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更安全、更良好的居住環境,更優良的學習環境與教育制度;或至少,更干淨舒適的空氣質量和低污染的環境與食品安全。不論是用哪一種方式移民到海外,擁有”工作”是融入社會、經濟自主的最佳方式。但問題在于,要怎麼找工作?
加拿大的公司人力資源部門HR負責招聘新進人員時,通常會在自家公司網站或人力資源網站如Indeed, Linkdin, Monster, Jobbank等,以及華人報社或媒體的網站刊登招聘廣告。此外,透過Headhunter 獵頭公司也是職場中常見的方式。
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撰寫履歷表,華人社會重視包裝、營銷、高顏值、高學歷,制作五顏六色精美的履歷,放上修片後高顏值的個人相片,加上從優良學區的小學到大學研究所精彩的學習歷程,以及各項獲獎的榮耀事跡。很遺憾,這些包裝在加拿大並不適用! 特別是許多公司是用計算機篩選履歷,具有相關的學經歷的關鍵詞才有機會被篩選進入第一關shortlist,可以得到第二輪面試的機會。
在履歷表上,企業、學校或公職單位都會要求附兩位以上推薦人(References)的聯系電郵或電話號碼。加拿大的履歷通常是一封Cover letter加上個人履歷表Resume,兩份加起來建議不要超過3頁,不需要放上相片、出生年月日、地址,以避免職場對于年齡、性別、長相的歧視或個資外泄。相對的,個人技能Skills和 工作成就Accomplishment,就成為業主挑選人才的重點。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要吹噓或造假,在加拿大,誠實為上永遠是最佳準則。
通過了書面篩選、面試之後, 很多人都忽略,讓企業真正下決定是否雇用這個人的最後關卡,就是”推薦人”(References),推薦人最好與求職者的專業有相關性,例如是工作單位的領導人員、學校指導教授或老師,或至少與本人熟識一段時間以上的朋友,招聘單位會與推薦人以電子信件或電話連系並查詢,所以推薦人也必須以英文回答。
新移民必須要知道,本地的雇主在面試時,極可能會問你是否有“加拿大工作經驗”? 听來非常奇怪的問題,來自海外的新移民,可能擁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和在家鄉的學歷證明,專業證照。然而,這可能還不足以讓加拿大雇主相信你的價值。
雇主對于“加拿大的經歷”這個問題究竟意味著什麼?根據就業專家的說法,雇主要求雇員具有加拿大工作場所的經驗,以便員工能夠熟悉工作場所文化,社會人脈和工作期望。由于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因此具有 “加拿大工作經歷’的新人被視為更有能力與工作團體相處,也縮短工作適應期。
取決于新移民所在的省份,流利的英語或法語,的確是至關重要的關鍵,很多人會擔心的口音不是問題,但能夠明確表達意見,理解職場相關術語卻更加重要。
許多原來在國內擁有碩博士高學歷,及專業高成就的新移民來到加拿大後,最大挫折感的往往是自己前半生的學、經歷,反而成為求職的障礙,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Overqualification “資歷過高”成了說明這些人在求職時難以受到雇主青睞的最佳解釋,因為如果求職者所擁有的技能或教育水平超越了該職務所需的狀態,對于培訓員工的公司來說,通常會有很高的成本,這對于能力超過雇主預期的求職者而言,反而成為不利的絆腳石,許多潛在的雇主可能會覺得他們是在利用這個職位做跳板,也擔心申請該工作的求職者未來無法適應,難以融入公司文化,招聘經理很容易會認為”這個人申請是沒有意義的”,雖然一般而言會有三到六個月的試用期probation period,但是為了避免增加培訓和薪水成本、擔心新進員工未來適應不良的考慮,HR往往先剔除了這些資歷過高的求職者,所以適度的降低自己的學經歷,以符合本地市場的需求,其實是有必要性的,那怕以前曾經是管理上百人的大機構、負責千百萬市場預算的高管,面對”大國寡民”的加拿大,要調整的不只是履歷表上的學經歷或薪資待遇的數字,當然還有自己的心態。
許多新移民迫于經濟壓力,往往只能先屈就于勞力工作,雖然這也是切入職場的方式之一,不過加拿大重視本地學歷與認證,不一定是兩年的文憑或學士學位,即使是與這份工作相關的短期課程也會幫助你從其他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如果時間或經濟許可,建議最好到小區學院、大學或私人學院,選讀專業證照Certificate,文憑Diploma或Part time課程以取得本地學習經歷,同時也擴大自己的人脈;此外,在重視小區服務的加拿大,擔任義工也是廣結善緣的好方式。
在加拿大,萬貫家財不如工作在身,但工作除了指是有薪水報酬的職務,也可以是無酬的志願性義工,不論是慈善組織、校園、小區、政府機關,可以從各項的志願服務開始,為各種項目提供專業知識,能夠貢獻自己的能力,即便是無酬也能賺得”工作”的成就感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