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tannia Mine Museum 不列顛尼亞礦產博物館

從溫哥華出發,沿著BC-99高速公路往北前行,經過獅門大橋Lions Gate Bridg、獅海灣(Lions Bay)、波溫海灘Brunswick Beach,大約一小時的行程就能抵達大不列顛尼亞海灘(Britannia Beach),順行附近就會見到這座不列顛尼亞銅礦博物館(Britannia Mine Museum),就在海天公路上,朝Squamish/Whistler方向行必經的景點。

1888年,來自蘇格蘭的醫生Alexander Forbes懷着淘金夢來到卑詩,意外的在不列顛尼亞海灘發現銅礦的蹤跡,世界最大銅礦之一就此被挖掘。

Lara曾在我的口譯課程中來擔任主講者,熱情的她用生動活潑的口吻,為我們敘述這座從 1904 年到 1974 年,營運長達70年礦場的歷史,這兒曾經是大英國協最大的銅礦場,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採礦社區中,曾經有來自 50 個國家、 60,000 多人在此地生活和工作。

當時採礦營地一共有九處,分別是:Victoria, Empress, Beta, Barbara, Jane, Incline, Daisy (Goldsmith), Seaview, 和Seymour,所開采的礦石Ore 超過 5000 萬噸,包括: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金和白銀(pyrite, chalcopyrite, sphalerite, galena; gold and silver),除此之外,礦場生產的金屬包含- 銅、鋅、鉛、鎘、銀和金(copper (650,000 tons), zinc (137,000 tons), lead (17,000 tons), cadmium (500 tons), silver (188 tons), gold (15.6 tons/500,000 ounces),種類之多、產量之大,可謂冠絕一時!

整座礦場的地下工程長達 240 公里隧道(最長 8 公里),垂直距離超過 1750 米,深度約為海平面以下 650 米,走進礦場裡,仍然可以見到巨大的輸送帶與輾磨機,在當年每日最大產量高達 7000 噸礦石;是1920 年代末/1930 年代初英國聯邦最大的銅礦場。然而,如同每一座礦場都有其時代的悲劇,據估計從1923 到 1974年間,死亡人數 70 年內有 98 人不幸在地底罹難過世,也曾歷經洪水與火災的侵害。

當礦山處於巔峰開發時期,周圍的環境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地地下水、小溪和附近豪灣的水域都遭受了持續數十年的損害。問題的根源是被稱為酸性岩石排水 (ARD),因為當水和氧氣與金屬硫化物反應時,就會形成 ARD,它會自然發生在任何金屬硫化物暴露於空氣和水的地方,一旦形成後就不可避免地流入小溪和豪灣。隨著礦場的關閉,歷經長期的努力,在礦場土地所有者和社區合作之下,啟動了密集的整治運動,也終於完善的處理好環境汙染的問題。

在Lara的盛情邀約下,專程來到礦場體驗感是受,兩人相見時,她開心地獻上熱情的擁抱, 並引導入園參觀。戴上安全帽乘坐地底小火車,每處展場在固定時間都有專人導覽,進入礦坑後,不僅可以了解到當時礦工的工作環境、了解礦場生活,還可以親自體驗採礦的感受,最受小朋友喜歡的當然就是淘金了,拿著盤子在泥砂間披沙揀金,找到就可以帶回家!還有有著超級巨大車輪的卡車、和綿長高聳的輸送帶,可以想見昔日開採的盛況,令人們大開眼界,也感受到加拿大對於保存歷史遺跡的用心與環保的努力。

經過Sea to sky海天公路,仰望山海美景時,何妨來一趟寓教於樂知性的礦場之旅!

Britannia Mine Museum 不列顛尼亞礦產博物館
綿長高聳的輸送帶,可以想見昔日開採的盛況
Britannia Mine Museum 不列顛尼亞礦產博物館
白色巨塔裡正是輸送及冶煉礦石的所在
Britannia Mine Museum 不列顛尼亞礦產博物館
想要披沙揀金,試試自己的好手氣,就來感受淘金的樂趣囉!
一日遊家庭票價包括 2 名成人和 3 名兒童/青少年(5-17 歲)。4 歲及以下兒童免費。 (2021年票價僅供參考)

%d 位部落客按了讚: